城乡规划 专业教学计划




作者: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082802
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实行“352”分类分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型城乡规划人才、城乡规划复合型应用人才和国际化城乡规划人才。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小城镇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与城市体系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比较优势,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行政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接受城乡规划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处理城乡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复杂关系的基本能力,具备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规划设计上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
      3.培养要求
     ①知识要求:掌握城市与区域发展知识、城市规划理论;掌握专项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等,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通过综合素质的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②能力要求:熟悉并熟练运用城乡规划设计与表达方法以及相关调查研究与综合表达方法;具有较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规划编制和管理能力、规划设计与创新能力、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③实践要求:科学设计系列专业实践课程,通过美术实习、城市专题调查、交通与市政工程专项实习、城市总体规划实习、快速建筑设计、快速规划设计、毕业实习等,完成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
     ④特别要求: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身心素质,具备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二、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制:标准学制为五年,允许在校学习年限为四至七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分要求: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06.5学分方能毕业。
三、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
      1.知识结构
     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逻辑学、辩证法、经济制度和法制制度的基本知识。
     ②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环境保护、应用数学等本专业相关的必备知识。
     ③基本技能知识: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
     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城市与城镇化、城乡经济与产业、城乡历史文化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城市发展与规划历史、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城乡建设空间形态、美学、设计技法等的一般知识;掌握城乡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城乡规划设计与表达方法;掌握相关调查研究与综合表达方法与技能;熟悉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等;掌握城乡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城乡市政工程设施系统规划基本知识与技能。
     ⑤专业相关知识:熟悉社会经济、建筑与土木工程、景观环境工程、规划技术、规划专题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和理论,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2.能力结构
     ①前瞻预测能力:具有对城乡发展历史规律的洞察能力,具备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能力,以支撑开展城乡未来健康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②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将城乡各系统综合理解为一个整体,同时了解在此整体中各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够打破地域、阶层和文化的制约,形成区域整体的发展愿景。 
     ③专业分析能力:掌握城乡发展现状剖析的内容与方法,能够应用预测方法对规划对象的未来需求和影响进行分析推演,发展文化和特征,并提出规划建议。 
     ④公正处理能力:能够在分析备选方案时考虑到不同群体所受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并寻求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⑤知识共建能力:能够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解决城乡社会矛盾,实现和谐发展。
     ⑥协同创新能力:通过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视野,解决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难题与挑战。
3.综合素养
     ①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修养和身心素质。
    ②具有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规划编制和管理能力、规划设计与创新能力、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
    ③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④具有自我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⑤具备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四、课程类型、结构与体系(见附表1)
     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建筑大类平台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程、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和第二课堂。 课程结构:第一级为通识课程,第二级为大类平台,第三级为专业课程模块,形成三级立体交叉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 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特点,和“352”分类分型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三级立体交叉课程体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翻转式课堂教学、研究型教学、网络教学或慕课教学、嵌入式教学、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等各组态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五、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见附表2)
      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确定各专业课程的先修顺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以便指导学生按序进行课程修读。
六、课程与能力、知识要求的对应关系(见附表3)
七、教学开课计划表(见附表4、5)
关闭当前页面
办公电话
 中心主任  83403157
 中心管理办公室  83500152
 值班管理员  13852030186
   
   
信息系统
1 财务查询系统
1 设备查询系统
1 档案查询系统
1 图书查询系统
1 校内电话查询